趙孟
趙孟頫、鮮于樞與鄧文原,並稱元初三大家。趙孟頫以行書、楷書最為著名,他主張遵從古法,認為書法應用筆為上,所以勤摹古人,探究筆法。主張將「晉書的風情神韻化入精謹森嚴的唐法」。王羲之對他影響最大。他在中國書法史中有兩大貢獻,其一是振興章草,章草的復興雖不能歸功他一人,但趙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視,當時書法家多數受他影響,愛寫章草。其二是振興小楷,在宋人當中,堪稱用力最勤。
趙孟頫出身於宋朝宗室(宋太祖第十一世孫,宋太祖第四子秦王趙德芳後代),宋孝宗的兄長趙伯圭的玄孫。宋亡後,辭官返回故鄉吳興閒居。至元23年(1286年)經程鉅夫推薦出仕元朝,授刑部主事,於北方遊宦十年。至元末到大德初,仕宦江南。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,榮祿大夫,世稱「趙承旨」。死後晉封魏國公,諡文敏。趙孟頫在詩、書、畫、印上皆有很高造詣。詩作有《松雪齋集》。書法上精通行書、楷體,獨創「趙體」,對後代書法藝術影響很大;篆刻以「圓朱文」著稱;畫法上也有獨創性,首次提出書畫用筆相同的理論。
趙孟頫的畫作題材廣泛:山水、人物、動物、花鳥、竹石無所不有,其後各代幾乎無人能超過他。他前期的畫作設色獨到,即「絢麗之極,仍歸自然」。後期多作淡墨畫,近乎白描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6%99%E5%AD%9F%E9%A0%AB
圖片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6%99%E5%AD%9F%E9%A0%AB
圖片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8%B6%99%E5%AD%9F%E9%A0%AB