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鐸(1592年-1652年4月28日),字覺斯,一字覺之,號嵩樵、十樵、石樵、癡庵、東臯長、癡庵道人、煙潭漁叟、雪塘漁隱、癡仙道人、蘭台外史、雪山道人、二室山人、白雪道人、雲岩漫士等,河南孟津縣(今河南孟津)人,世稱「王孟津」,明末清初官員,書畫家。
王鐸幼時家境貧寒,「不能一日兩粥」,母親陳氏曾將陪嫁的「釧珥鏈柎鬻之市,以供朝夕」。聰穎慧敏,十八歲就學於山西蒲州河東書院,明天啟二年(1622年)成進士,任翰林院庶吉士、編修、少詹事,累擢禮部尚書。南明弘光朝任東閣大學士、次輔。
順治九年(1652年),三月十八日病逝於孟津,諡文安。葬於偃師縣城東山化鄉石家莊村南。
王鐸博學好古,能作詩、寫文章,兼能繪畫,開創一代書風。他曾說:「畫寂寂無餘清,如倪雲林一派,雖有淡致,不免枯乾贏,病夫奄奄氣息,即謂之輕秀,薄弱甚矣,大家弗然。」「以境界奇創,然後生以氣暈,乃爲勝,可奈造化。」尤擅書法,姜紹書《無聲詩史》稱「行草書宗山陰父子(王羲之、王獻之),正書出鍾元常,雖模範鍾王,亦能自出胸臆」,學米芾幾可亂真[1],有《琅華館帖》、《擬山園法帖》,諸體悉備,以草書功力最深,林散之稱其草書爲「自唐懷素後第一人。」有「神筆王鐸」之譽。
順治三年(1646年)作《漁舟蕭閑圖》(收入《歷代名賢畫粹》)、《西山臥遊圖》(藏山西省博物館);順治六年《書畫合璧圖》(藏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),是年五月作《枯蘭復花圖》(藏蘇州市博物館);順治七年(1650年)作《雪景山水圖》,(收入《支那名畫寶鑒》)、《崇山蘭若圖》(藏北京博物館);罷官後作《蘭石圖卷》(收入《新版世界美術全集》)、《山水卷》(《支那名畫寶鑒》)。
資料來源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7%8E%8B%E9%90%B8_(%E5%A4%A9%E5%95%9F%E9%80%B2%E5%A3%AB)
2020年3月2日 星期一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趙孟頫
趙孟 頫 (1254年-1322年), 字 子昂 , 號 松雪道人 , 別號 鷗波 、 水精宮道人 等。 中國 吳興 (今 浙江湖州 ) 人 ,宋室後代。 元代 官員 , 書畫家 。其 妻為元朝畫家 、詩人 管道昇 。元朝畫家 王蒙 之 外祖...
![](https://blogger.googleusercontent.com/img/b/R29vZ2xl/AVvXsEhwHwg88QqJKL7UCML2d9ftEBQ8xNLDPw2Zfba4ZLlsTGI4AY3pL0gcTG2MTtX0ghK0lX1xPv7yS0iNjpkJ8qCFyxG2O93bhU4joF1IhnNd1encBRdzDyvJAm_UROH4Vs8wdP4q-tvEoxY/s200/330px-%25E8%25B6%2599%25E5%25AD%259F%25E9%25A0%25AB.jpg)
-
米芾(1051年-1107年),北宋書畫家。初名黻,字元章,山西省太原市人,號襄陽漫士、海岳外史、鹿門居士。北宋著名書法家、書畫理論家、畫家、鑑定家、收藏家。 米芾祖籍太原(今山西省太原市),遷居襄陽縣(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),號稱「米襄陽」,後定居潤州(...
-
張旭 (約675年-約750年),字 伯高 ,吳郡吳縣(今江蘇省蘇州市)人,唐朝中期書法家,唐朝開元年間官至常熟尉,後又為金吾長史,世稱「 張長史 」。工於書法,有「 草聖 」之稱。 唐朝留有不少關於張旭的記載,其中最廣...
-
鄧石如(1743年-1805年),原名琰,字頑伯,號完白山人、完白、故浣子、游笈道人、鳳水漁長、龍山樵長,清代集書法家、篆刻家、畫家、文字學家於一生的藝術大師和學者,安徽懷寧(今安徽安慶)人。 他在書法篆刻上長期苦心鑽研,使他融會貫通這兩大藝術領域,得...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