米芾(1051年-1107年),北宋書畫家。初名黻,字元章,山西省太原市人,號襄陽漫士、海岳外史、鹿門居士。北宋著名書法家、書畫理論家、畫家、鑑定家、收藏家。
米芾祖籍太原(今山西省太原市),遷居襄陽縣(今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),號稱「米襄陽」,後定居潤州(今江蘇省鎮江市)。召為書畫學博士,擢南宮員外郎,人稱米南宮。
米芾在官場上並不得意,其「不能與世俯仰,故從仕數困」。因其衣著行為以及迷戀書畫珍石的態度皆被當世視為癲狂,故又有米癲之稱。
2005年有人翻查舊《清遠縣志》和根據村民提供的綫索,發現廣東清遠也有米芾墓,真偽尚有待文史學者考證。
米芾亦愛石,見一奇形巨石,「具衣冠下拜」,「呼之為兄」。米芾為著名書畫家和文物鑒賞家,與蘇軾、黃庭堅、蔡襄並稱宋代四大家,他擅長楷、行、草、篆、隸等多種字體,尤以行草最為著名。
蘇軾稱他書法「風檣陣馬,沉著痛快,當與鍾、王並行」;黃庭堅則說「如快劍斫陣,強弩射潛力……書家筆勢,亦窮於此」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